新闻动态
美定调病毒起源于实验室后,时隔12天,中方发布溯源重磅白皮书
前言
美国白宫网站4月18日发文将新冠病毒起源直指中国武汉实验室,称"实验室泄漏才符合科学标准",以罕见强硬姿态挑起溯源争端。
12天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白皮书,以1.4万字详实数据反驳美方指控,直指美国可能是疫情源头。
中方为何此时出手?白皮书揭露的证据链会引发怎样的国际反应?
白皮书打脸美国
当美国白宫网站刚刚发布那篇颠倒黑白的文章,自以为掌握了舆论主场,中国的白皮书犹如一记重拳迎面袭来。这份白皮书不是简单的外交辞令,而是一部厚达1.4万字的科学论文,每一句话背后都有详实数据支撑,直接将美方的五大"证据"打得七零八落。
美国声称"武汉病毒研究所安全水平不足",但面对亚洲首座按照法国标准建造的P4实验室,这种指控简直是笑话。这座实验室配备定向负压系统和双层过滤装置,工作人员需穿戴正压防护服并经过半小时消毒才能进入,安全系数高得离谱。法国专家格拉斯曾直接参与认证,明确表示冠状病毒属于二级或三级病原体,从未在P4实验室研究过。
武汉p4病毒研究所
工作人员穿戴正压防护服
最有力的反击来自时间线证据。美国疾控中心自己发布的研究显示,2019年12月初至2020年1月17日采集的美国9个州7389份血清样本中,106份呈现新冠抗体阳性。而中国最早报告病例的时间是2019年12月8日,这意味着病毒极可能早在中国疫情暴发前就在美国悄然扩散了。美国对此装聋作哑,只会炒作"武汉是首例病例发生地",这种选择性失明背后是赤裸裸的政治操弄。
中方白皮书还从三个维度构建了完整的反向证据链。在"中国智慧"部分,详细披露了8万余份野生动物样本检测未发现新冠病毒,华南海鲜市场动物样本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这些数据直接粉碎了"实验室泄漏"和"动物传人"两种假说。当科学证据摆在面前,美方的指控就像是一座沙堡,被真相的浪潮冲得不剩一丝痕迹。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方第一次用科学数据反击美国的政治操弄。中国始终坚持科学、专业、理性的态度处理溯源问题,对比美国将溯源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的做法,高下立判。白皮书发布后,众多国际知名科学家也纷纷表示支持中方观点,认为溯源不应被政治干扰。这些独立声音进一步加强了中方主张的公信力,也让美国的栽赃陷害显得愈发苍白。
正当美国埋头炮制新的"溯源报告"时,却不知中方的矛头已经直指美国本土的一个神秘地点——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这个被美国严密保护的军事设施,究竟隐藏着怎样惊人的秘密?
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
德特里克堡的秘密
提起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许多人可能感到陌生,但这个隐藏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军事设施却是美国生物军事研究的核心枢纽。2019年7月,这座实验室突然被神秘关闭,美国疾控中心给出的理由是"没有完善的系统净化废水"。但奇怪的是,他们同时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公布任何相关细节。这种行为本身就透着一股蹊跷,仿佛在极力掩盖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时间巧合得令人难以忽视。就在德特里克堡关闭的同一个月,与实验室仅有一小时车程的弗吉尼亚州北部两个社区突然爆发不明原因肺炎,当地媒体称之为"神秘疾病",造成54人出现发热、咳嗽和全身无力等症状,2人死亡。这些症状,现在回过头来看,与新冠肺炎惊人相似。
信息来源为官媒光明网
实际上,德特里克堡的事故历史可谓劣迹斑斑。美国媒体曾披露,2006年至2013年间,美国实验室总共发生了1500起严重事故,涉及SARS、埃博拉等高危病原体。仅这一数字就足以让人怀疑其安全管理水平。更可怕的是,当地居民多次报告周边水源和土壤出现莫名污染,这些情况在官方记录中却几乎找不到踪影,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抹去了一般。
德特里克堡只是冰山一角。白皮书揭露,美国国防部以"合作减少生物安全风险"等冠冕堂皇的名义,在全球30个国家控制了336个生物实验室。这些分布全球的实验室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生物研究网,而且有多个实验室所在地曾爆发过大规模传染病。例如,近年来俄罗斯就发现美国在乌克兰建立的生物实验室疑似进行蝙蝠冠状病毒样本试验,这一发现与新冠病毒起源的讨论不谋而合。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在记者会上称“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从事过蝙蝠冠状病毒样本实验。”
从德特里克堡的突然关闭,到美国多地早期不明肺炎病例,再到全球生物实验网络,这些拼图拼在一起,勾勒出一个令人不安的可能性:美国可能对新冠病毒的起源知道得比它愿意承认的要多得多。
而特朗普政府不仅不愿面对这些疑点,反而急于将责任推给中国,这背后的政治动机也就不言而喻了。美国这种甩锅行为,对于刚刚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来说,是一场关乎其政治生命的豪赌。
特朗普的病毒政治
特朗普面对中国白皮书时的表情,大概比吞了只苍蝇还难受。自从重返白宫以来,他不断在对华贸易战中寻找突破口,却处处碰壁。于是,他再次祭出了曾经用过的老套路——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试图重新点燃美国民众对中国的敌意,为自己不断下滑的支持率寻找救命稻草。
特朗普政府将疫情完全政治化的做法已经不是什么新闻。2020年初疫情爆发时,他先是说新冠只是"大号流感",后来又停止发布关键数据,最终导致美国122万人死亡。这种草菅人命的做法直接导致他在2020年大选中落败。现在,他似乎打算重蹈覆辙,再次将卫生问题当作政治筹码,不惜挑起新一轮中美对抗。
最近,美国密苏里东区联邦地区法院更是以中国"囤积防疫物资"为由,判决中国赔偿244.9亿美元。这一荒谬判决背后的政治操弄昭然若揭。事实上,根据白皮书披露的数据,中国向153个国家提供了46亿件防护服和180亿人份的检测试剂,向34国派出38批次专家组,这些数字足以证明所谓"囤积"完全是一派胡言乱语。
与此相反,美国在疫情期间实行"疫苗民族主义",囤积疫苗不顾国际道义,其2022年疫苗接种率仅67.2%,在七国集团中垫底,抗疫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急于将新冠病毒的源头归咎于中国,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他需要为自己在贸易战中的失利寻找替罪羊。中美贸易战打了几个回合,美国经济并未因此好转,反而因为加征关税导致国内物价上涨,民众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重提新冠溯源无疑是为了转移国内矛盾,试图将民众的不满情绪引导至对中国的敌意上。
这种"转嫁危机"的政治手法虽然老套,但在美国政坛却屡试不爽。通过渲染"中国威胁",特朗普希望重新集结其支持者,同时为即将到来的选举布局。但他没想到的是,中国这次不仅没有被动挨打,而是拿出确凿证据,直指美国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真正发源地。这一反击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让特朗普政府措手不及。
事实上,特朗普在操弄新冠溯源问题时,不仅面临中国的强力反击,也与全球科学共识背道而驰。这种将科学问题政治化的做法,正在引发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反对。
科学与政治的博弈
在新冠溯源这个本应由科学引领的议题上,政治因素却如同一头大象,硬生生闯入了精密的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21年3月30日就发布了《SARS-CoV-2全球溯源研究:中国部分》报告,得出了相对客观的结论。
然而,美国政府却对不符合其预设立场的科学发现视而不见,反而要求其情报机构在90天内拿出"实验室泄漏"的结论。这种有罪推定的思维方式,本身就违背了科学调查的基本原则。
国际科学界对此反应强烈。《柳叶刀》杂志曾发表24名国际知名专家的联合声明,明确指出政治化溯源阻碍科学研究,必须回归理性。这些顶尖科学家的观点代表了主流科学共识,但美国政府依然我行我素,借用国家安全的名义阻挡任何可能指向美国的调查。这种双重标准暴露了美国在溯源问题上的虚伪面目,也让其标榜的"科学精神"沦为国际笑柄。
从国际法角度看,现有的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存在明显缺陷。新冠疫情暴露出全球在应对生物安全危机时的制度真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
美国作为全球生物军事研究的领先者,理应对其境内外的生物实验活动采取更透明的态度,接受国际社会的监督,而不是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调查。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国际公德,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生物安全危机埋下了隐患。
后疫情时代,建立全球生物安全与疫情预警机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在白皮书中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议,得到了众多国家的积极响应。
相比之下,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不仅不助于问题解决,反而成为国际合作的绊脚石。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思考如何防范未来的公共卫生危机时,美国却依然沉浸在甩锅和指责的政治游戏中,这种反差令人深思。
目前,中国提出的对美国进行溯源调查的要求得到了俄罗斯、南非等全球80余国的支持。这一广泛的国际共识表明,溯源问题已经超越了中美双边关系的范畴,成为关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重要议题。面对国际社会日益高涨的质疑声,美国能否摒弃政治操弄,回归科学理性,接受公平、透明的国际调查,将是检验其国际信誉的重要试金石。
在这场科学与政治的博弈中,真相或许还有待时间揭晓,但有一点已经越来越清晰:将公共卫生问题政治化的做法终将被历史和科学所否定。人类只有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才能为未来构建更加安全、健康的世界。
结语
中国此次发布溯源白皮书,既是对美方单边指控的有力回击,也是用科学数据揭露真相的重要举措,让全球看清疫情溯源中的政治操弄把戏。
各国应摒弃政治偏见,回归科学理性,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做好准备。
当真相摆在面前,那些曾积极参与政治操弄的国家,会选择直面现实,还是继续套用"国家安全"借口阻碍全球抗疫合作?
